12月5日下午,小编于怀远校区德厚楼301室就“以蓝桥杯为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赛事”对指导教师之一的宋丽娟老师进行了采访。
宋丽娟个人简介
宋丽娟,工学博士,副教授,主要承担《数据结构》《图形图像处理》《软件体系结构》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等课程的教学任务,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、机器视觉及智能信息处理,发表专业相关论文10余篇,主编教材1部,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,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项,作为第一参与人结题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主持或参与自治区级项目多项,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,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、银奖1项,指导学生参加acm-icpc、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和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10余次,多次获得国家级、区级、校级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称号。
采访过程实录
小编:“老师您好,学院参加蓝桥杯的同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向您和数名参赛学子表示祝贺。我想对您进行一次有关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的采访,感谢您的配合。”
宋丽娟:“你好。”
小编:“在进行各类大赛准备指导的过程中,您觉得比较困难的问题是什么?”
宋丽娟:“困难可能在优秀选手选拔方面比较突出。我们选拔的优秀选手首先是要在校级比赛上取得名次,这样才有资格参加区级、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比赛。这样的话,我们能参加区级以上比赛的人数就很少。并且每次参加比赛的都是那几个坚持训练的同学,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比赛的队伍,这也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之一。同时,我们学院的学生解决高难度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,我们也在积极和其他高校、acm联盟的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,蓝桥杯组委会和acm联盟训练营为我们提供了模拟题和训练教材,今后也会邀请其他高校的优秀教练来为我们的学生讲课。十月二号到七号我们有四名学生参加了acm-icpc亚洲训练联盟的吴永辉老师的专题课程,同学们收获很大。”
小编:“您觉得竞赛类的训练课程和我们平时所学的编程课的区别是什么?”
宋丽娟:“竞赛类的训练课程的难度较高,需要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,总结规律、总结模板,需要长期进行在线训练和测试,而我们的编程课教学则偏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。”
小编:“您觉得我院学子面对程序大赛时的心态如何?”
宋丽娟:“认真训练的同学们都能非常积极的去参加各类比赛。相对而言,我们学院的16级、17级、18级同学占比多一些,19级新生参与训练的同学很少。”
小编:“您有什么想对参加程序设计赛事训练的同学们说的
宋丽娟:“不要怕困难,坚持不懈,持之以恒,积极参加校级赛、区级赛、国赛、国际赛,每一次的积累都非常重要,希望新加入的成员坚持听课,明确自己的目标。当然,写代码的天赋和兴趣也很重要。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收获。”
小编:“您能分享一下您对各种程序设计赛事的感受吗?”
宋丽娟:“感受主要是两点。第一点,我们不能从一个比赛看出同学和老师所取得的成绩,实际上这是一步步所取得的成绩,是不断积累后所取得的成绩。第二点,我们要建立一个梯队,老师带动学生,优秀的队员带动新队员,积极参加更高难度的编程比赛。”
小编:“多次带队参加不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赛事,您觉得我们学校和别的学校有什么差异?”
宋丽娟:“我前面说了,老师讲课是一方面,与各大名校相比,我们的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也有所欠缺,每参加一次比赛,都能看到差距,但是只要努力,差距是可以缩小的,我们不能放弃,学生不放弃,老师也不放弃。”
宋丽娟:“我希望我们19级的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培养写代码的兴趣,培养写代码的能力。”
即将到来的acm-icpc亚洲区决赛,宋老师又将带着我院学子出征,愿他们凯旋而归。